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前身系创建于1950年的山东师范学院史地系,是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最早设立的历史学系。历经多次学科院系调整,2018年12月更名为历史文化学院,下设中国史系、世界史系和教师教育中心,拥有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——山东地方史研究所,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——中东研究中心,首批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——山东省“四史”教育研究基地。学院获批第四批“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”,被评为山东师范大学十佳单位、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杰出贡献奖,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,多次荣获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。
学科发展体系完备。1981年,中国近现代史、世界地区国别史获批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,均系山东省首家。2003年,获批世界史博士学位授权点。2011年,获批世界史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中国史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。2019年,获批世界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2024年,获批中国史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、文物专业硕士点。目前,拥有世界史博士后流动站,中国史、世界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,中国史、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以及学科教学(历史)、文物专业学位授权点。世界史是省级特色重点学科。
学院师资力量雄厚。70多年来,学院涌现出刘祚昌、安作璋、胡滨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,他们筚路蓝缕,勤耕不辍,在美国史、秦汉史、山东地方史、早期近代化史等研究等领域做出了杰出成就,为本院历史学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。现有教职工82人,专职教师69人,其中教授13人,副教授29人,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,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1人,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,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,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,山东省理论人才“百人工程”专家2人,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名,学校东岳学者5名,山东省教学名师3人,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4人,博士生导师10人,硕士生导师43人。“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团队”为国家级教学团队,“中外关系史创新团队”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团队,“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研究创新团体”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。
学院教学成果突出。现有历史学(含公费师范生)、世界史2个本科专业。历史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,国家级特色专业,世界史是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。近年来,学院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,国家“精品课程”建设项目1项、国家一流课程1项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项,国家级教改项目2项,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3项;获评省级教学团队1支,省青教赛二等、优秀奖3人,省级教改项目12项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,省级一流课程2门、省级精品课程9门、校级金课6门。学生在国家级、省部级比赛中获得60余项奖励。
学院科研成果显著。近五年来,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2项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项、国家社科文库项目1项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,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40余项,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教改项目近20项,省青创人才团队项目2项、省社科项目20余项。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,省社科优秀成果特等奖并一等奖1项、一等奖3项、二等奖15项,获省教育厅科研奖数十项。学院出版学术专著、教材200余部,其中山东省地方史研究基地已推出山东省重大项目《山东地方史文库》一、二、三辑三十余卷,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,发表高层次学术论文上千篇。
长期以来,学院一直发扬勤奋、严谨、朴实、求实、创新的优良作风,奋力开拓,与时俱进,在教学、科研、育人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,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素质高、功底厚、能力强、适应面宽的优秀专业人才。目前,学院正抓住机遇,凝心聚力、团结奋进,加快发展,为全面建成国内一流的历史文化学院而努力奋斗!
(数据截止至2024年11月)